写在前面:
仙踪公园是纬图在成都麓湖设计的第二个手划船公园,说是新作,但距离第一次给甲方汇报已9年之久,也是我们和万华合作的第一个项目。这9年里,我们的设计根据周边地块业态的改变而不断调整,重新规划适应与相邻地块的衔接,湖岛关系的互动推敲、航道尺度、水深关系、生态驳岸处理、植物设计、码头和树屋设计等等,和甲方事无巨细的打磨每一个细节,才有了今天的仙踪公园。九年磨一剑,项目的呈现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。2025年,我们与万华的合作已经深入到成都麓湖生态城、重庆麓悦江城、武汉麓客岛等多地,多个项目都将在今年陆续呈现,持续期待中!
仙踪公园作为麓湖大水域的一部分,是处于四个地块之间的一个河段。相比4年前手划船公园样板段,仙踪公园水域更开敞,航道内外尺度更宽,航域总长约750m,最宽处100m,最窄处8m。
基于现场条件、规划需求、航道规范和之前的设计经验,此次航道设计我们依然在码头区保留30m宽的开阔水域尺度,将航道拓宽为≥8m、水深1.8-2m的双流线航道。预留游艇航道,宽度在25-30M之间,水深2.7m,不同航道间以生态绿岛间隔。
航道中部预留开阔水域,增加少量岛链,岛链尺度不宜过小,否则难以成林。主体岛屿岛头形状不宜过尖,岛链结构疏密有致,保证手划船顺滑通行,也能让高层住宅的鸟瞰视角更通透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引入一些在都市不常见的新奇体验,增加穿梭的趣味性。
整个河段被分为7个主题区:芦苇岛、麓丘码头、幻影潭、雾林树屋、迷雾丛林、凌空桥、奇幻洲渚等(部分在建),每个主题区都有不同功能和观赏属性。麓丘码头和雾林树屋可上岛活动,其余为观赏岛屿。在雾林树屋,一条空中栈桥连通陆地、岛屿,串联起公园动线,云淡风轻的在空中勾勒出美丽的弧线。
▲桥体蜿蜒的曲线流淌在水面之上
树屋栈桥创造了一个多场景的自然景观,将人带入树梢,提供更丰富的视野。树屋由3个通过有规律搭接与缠绕编织而成的鸟巢状半包裹平台组合,形态轻盈自然。为有效地体现水中林泽,树屋构筑基底面积控制在15-60㎡内,既能消隐现于林中,也能保证人的可活动范围。
▲构筑物材料是更适应户外环境的钢材料,内部设有躺网
▲树屋构筑爆炸图
植物设计模拟自然种植方式,以山野植物群落组合方式表达场地最原生的气质。层层错落的灌木群支撑起湖岸绿量和斑驳、野趣的空间氛围,还原无人工痕迹的植物景观。航道内植物体系选择观赏性强和有净化作用的水生类植物,构建麓湖完整的水生态系统。
乔木强调季相变化,亲水生态、节奏和群落感。既有池杉、水杉混交林包裹的密林体验,也有乌桕、蓝花楹、娜塔栎、无患子、羊蹄甲等散冠疏林,部分临岸区域的孤植大树一树成景,屹立于水中。不同区域利用植物来调整空间开合和视线关系,让单调的河道有了更多以秋色叶植物为主体的季相变化,也让仙踪公园有更多的色彩变幻。
▲植物选择了乌桕、无患子、水杉等色叶树种
仙踪公园的驳岸处理手法生态且多元化。部分主航道的条石驳岸及岛链在设计介入之前已经实施,本着避免大量拆改原则,设计保留已实施部分,延续条石驳岸并进行升级,在水下垒石做种植池,利用植物将高出水面的条石遮蔽。
▲自然生态的驳岸效果
岛链内侧先垒石固土,再以草坡入水来替代混凝土的生硬,植物在河道边界构建成一条蜿蜓优美的边岸曲线。部分浅水区域的滩涂湿地,置自然形态的卵石、大小石头和枯木的随机散乱组合,形成荒野河滩的感受。在一些相对狭窄区域,垂直驳岸结合自然石头驳岸。多元的驳岸设计让整个航道整体呈现出自然滩涂的生态与荒野之感。
▲石头和枯木的随机组合,形成野河滩的感受
▲不同驳岸做法对比
入夜之后,仙踪公园迎来了梦幻时分。航道沿岸树上的散状灯光叠加水下的片状灯光,仿石头灯、雾森、激光灯、水纹灯、树挂灯,共同组成水下浩瀚银河般的奇幻视效。景观灯光以3000K为环境功能和植物基调照明、4000K和5000K强调构筑物、海蓝色营造水下及驳岸氛围。灯光运用克制、含蓄,以水串景共同营造出水上漂流的奇幻感。
划着皮划艇漫游于丛林洲渚之间,缓缓驶入这片流动的清凉。萤火翩然起舞,穿丛林、越河谷,是如此奇幻而曼妙的趣味体验,也是麓湖夏日不可或缺的亲水体验。
▲灯光让入夜的仙踪公园更具魔幻感
▲景观总平面
项目信息
项目名称:成都麓湖生态城仙踪公园
项目地址:成都天府新区
业主单位: 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
景观设计:WTD纬图设计
设计团队:李卉 张黎 郭妮 唐志杨 赵冬舸 范玮 庹增娜 柳东钦 李理 赖小玲 马利平 马俊 张书桢 董瑜 庞虹宇 宋照兵 胡小梅 吴永攀
景观施工: 四川蜀汉生态环境有限公司
灯光设计:利亚德(成都)文旅科技有限公司
标识设计:北京图石空间创意设计有限公司
竣工时间:2025.05
图片:xf photography
更新日期:2025-07-29 16:37:25
非常感谢 纬图设计机构 带来的精彩项目, 查阅更多